今年餐饮为什么内卷这么厉害
站在街头数一数十米内的奶茶店数量,当代消费者会瞬间明白什么是"甜蜜的烦恼"。去年还在朋友圈打卡的网红餐厅,今年可能已变成房产中介门店。这场舌尖上的生存游戏里,无数创业者前赴后继,却总在翻台率与利润率之间顾此失彼。
卷到极致的消费端
餐饮业的C端战场,俨然成了当代商业版的"鱿鱼游戏"。奶茶赛道里,用游标卡尺测量奶盖厚度的场景早已过时,如今拼的是小票长度——某连锁品牌单杯饮品的小票竟能绕杯三圈,促销信息、会员条款、免责声明一应俱全,硬生生把收据变成了行为艺术展。火锅店们则陷入"甜品军备竞赛",从免费冰淇淋到自助糖水铺,后厨面积快赶上用餐区。
这种无序竞争背后,是30%餐饮企业寿命不足半年的残酷现实。某头部茶饮品牌负责人苦笑着比喻:"我们现在卖的不是奶茶,是纸质森林里的广告位。"当店铺沦为流量入口,消费者捧着"长卷小票"时,品牌或许该思考:到底是顾客在喝奶茶,还是奶茶在"喝"顾客的注意力?
藏在幕后的掘金者
当餐饮老板们在前台焦头烂额时,真正闷声发财的玩家正在后台搭建"军火库"。中国餐饮供应链市场2.8万亿的规模里,藏着肯德基冷冻薯条供应商年入20亿的秘密。预制菜赛道里,佛跳墙与速冻水饺在流水线上奇妙共生,70%的B端占比让餐饮老板们"真香"定律发作——既能降低后厨面积,又能稳定出餐品质。
某火锅连锁品牌的采购总监透露:"自建中央厨房就像养吞金兽,找供应链企业合作反而能省下15%成本。"这种转变催生着新物种的诞生:从美团快驴到京东七鲜,互联网巨头们打着"餐饮数字化"旗号,实则在重构食材流通的毛细血管网络。
平台补贴的双刃剑
"满30减15"的红色标签贴满外卖平台时,餐饮业的数字化突围正演变为新一轮内卷。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显示,2025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.4%,这与平台掀起的补贴大战形成刺眼对比。某中型餐饮老板算过笔账:参加平台活动能带来30%流量增长,但每单利润会被压缩到不足3元。
这种饮鸩止渴的游戏规则下,预制菜企业成为最大赢家。标准化程度达85%的料理包,既满足出餐速度要求,又能摊薄成本压力。当消费者用19.9元吃上三菜一汤套餐时,可能不会在意餐盒上印着哪个供应链企业的LOGO。
破局者的新剧本
解开内卷死结的关键,藏在星巴克隐藏菜单与社区早餐车的反差萌里。某区域茶饮品牌靠"在地化创新"逆势突围,将本地特色水果与非遗文化结合,复购率提升至行业均值的2倍。更聪明的玩家开始玩转"反向定制",用消费数据指导供应链优化,把食材损耗率从25%压到8%。
海底捞供应商鲜美来的招股书泄露天机:未来餐饮的战场不在前厅在后台。当冷链物流能保证内蒙古羊肉48小时直达海南糟粕醋火锅店,当AI系统可以精准预测商圈客流波动,餐饮业的战争早已升级为供应链效率的毫米级竞争。这场无声的变革印证着商业世界的永恒真理——当淘金热兴起时,最稳妥的生意永远是卖铲子。